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课堂】探历史学习之因 注教学实践之果——关于《美国历史》学生思维训练的思考

时间:2020-05-15 浏览量: 编辑:程靖媛

历史——对人类过去的经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很多学校的通识课程中,历史类的通识课程占据很大比重。如在芝加哥大学的共同核心课程中已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明研究知识群,包括“古代地中海世界”、“西方文明中的宗教”、“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中的美洲”、“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文化及社会”、“近东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俄罗斯文明”、“拉丁美洲文明”、“ 东亚文明”、“南亚文明”。

那么,为什么学习历史课程呢?

历史重要性在于它是对过去的人类经历深层次的思考。首先,人类的发展是以过去的经历和经验为依据。古今一体,几千来人所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但是涉及的根本是一致的,都关乎人的生存与发展、尊严、平等和公正。英国历史学家E. H.卡尔:“历史就是和现实不断地对话”。这样看来,历史不是僵硬的过去,而是与现在的人类命运相通。通过对过去的了解,让我们“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其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课程的目的在于鉴往知来。这个观点与西方的永恒主义的观点相同,按照永恒主义的观点,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之中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在鉴往知来的过程中,我们是对对过去的各种经历进行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是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地理等全面的思考。

第三,历史类通识课程极大地增强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的素养:一是历史纵向思维的能力,善于在长时段、在历史演进、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增强思想的厚度;二是历史横向思维的能力,放眼更大的空间范围(甚至于全球的视野),通过空间上的区别和比较,拓展视界、眼光和胸怀。

为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加侧重对史实进行多学科、深层次的解构。以“美国独立战争”为例,过去,我们的教学重点倾向于勾勒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轮廓,如独立战争的序幕(波士顿倾茶事件、莱克星顿的枪声),《独立宣言》的内容,战争的过程等,旨在让学生了解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学生更多理解是的是一种表层的史实。

现在,我们在课程设计时,会更加侧重对史实多学科、深层次的解构。如独立战争的背景为例,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分析欧洲不同地区人们移民北美的宗教动机、政治动机、经济动机;从多角度分析欧洲人为何甘愿到北美成为契约奴的劳动;分析契约奴和欧洲自由民到北美后面临的不同机遇和挑战;17世纪和18世纪,向北美移民中英、法、荷移民的不同社会成分,等等。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如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首先,培养学生经常思考的习惯。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Bishop Mandell Creighton)。它的意思是说“教育的一个真正目的是让一个人不断问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在大学期间,学生要养成经常问“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的习惯。因此,让学生的心智得到训练是大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同时,善于思考也是一个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明显标志。

其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欧洲科学革命爆发之前,人们认为一切知识的来源是上帝和《圣经》,或者是某种权威,如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知识来源于圣人之言或“四书五经”。在科学革命后,一切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实验以及逻辑推理,知识不在掌握在任何权威者手中,人人都能够观察和实验,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发现、掌握真理。为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是促进知识进步和自身发展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上,不仅仅是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的传递,而且更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经常思考的习惯,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课堂教学采取阅读——探究式为主,阅读分为史料思考、历史了解阅读两种,以培养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自主搜集史料,在甄别史料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根据的质疑史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图文:颜昌义

(通识教学部)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