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课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视角下的《世界三大文明》之佛教篇

时间:2020-05-19 浏览量: 编辑:程靖媛

为了实现通识教学部“知识+能力+素养”的育人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教授《世界三大文明》课程的老师们从浩瀚的书海中,遴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章节,并利用寒假的时间,把这些章节整合成了适合教学大纲要求的配套讲义。此讲义从世界三大宗教的历史入手,结合教义、礼仪制度以及教徒们的生活方式,来探讨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在佛教篇中,历史部分挑选了对东方文明影响巨大的禅宗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藏传佛教作为重点阅读章节;教义则挑选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重大影响的“八苦”、“因缘”、“无常”等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礼仪制度的内容侧重于佛教与世俗结合紧密的节日:如水陆法会、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观音菩萨的节日等;生活方式则选择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剃度、爇顶、早晚课等内容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以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的形式发给老师。老师从中也能看到学生的收获和成长。

学生阅读讲义后,发现自己印象中的佛教和现实中的佛教还是有区别的,并感觉发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以前总是盲目地认为,信仰教派,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智的行为,当首次对佛教有了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后,才发现这好比一颗钻石,会折射出不同的光芒,每一个光芒都映射了一个世界,一个哲学世界,一个智慧世界”(2019级软件工程8班 张芮嘉);“这两周的阅读材料很有趣,我对僧侣的日常生活很好奇,以前看电视里面的僧人,他们整日就是敲木鱼,打坐,就感觉很枯燥。现在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觉得很有趣,很有意义。首先就是剃度,由剃度师开展剃度仪式,僧人落发也代表着出家人斩断烦恼的坚定决心。然后就是见习一年之后的爇顶,发度牒,书中详细介绍了各个时间段的度牒。之后就是日常的课诵,分为早中晚殿。开展俗讲、赞呗、普请、布萨等等各种活动,看起来感觉很有趣……打破了我以前对僧侣的一贯看法,其实他们的生活也是很丰富的。”(2019级软件工程高本13班 傅如春)

有些学生则谈了佛教教义对人生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了本性清净,认识到了一切现象世界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那么你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智慧,就是般若的智慧去消除你的分别心,放下你的执着心。我们就可以以一种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我们需要以一种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回避现实,不要逃避现实,而是要在现实中努力地去完善人格……佛教是要大家注重当下,我们要学在当下,行在当下,悟在当下,证在当下。”(2019级软件工程5班唐子懿);“佛教就是帮助人们发现痛苦,理解痛苦,并从中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痛苦的办法,能够从内心得到救赎……人生来就有痛苦,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虽常在苦恼中,也摒弃不了内心的杂念,但我们可以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这些苦难,试想如果我们永远顺风顺水,称心如意,那生活岂不是索然无味,又怎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只有经历苦难我们才懂得珍惜。所以佛教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帮助一些遇到打击和挫折后一蹶不振的人们,防止他们对生活丧失信心。所以佛教的发展与进步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2019级软件工程6班 徐璐)

有的学生则结合上学期《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这门课程,把以前学的知识有机的融合进来,谈了自己对佛教教义和人生的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宇宙万物存在并且运动的基础,是一切的起源。世间一切万物也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根本没有实体可循,所以一切的开始是空,结局也会是空。生的时候不惧死,用生的生命创造生的价值,而死后的价值也不会轻于鸿毛,而是重于泰山。苏格拉底的生死观也是如此‘哲学家的一生都是在赴死’,正是如此,面对死亡,我们应该选择一种理性、乐观的态度,我们应当是从容和平静的。在苏格拉底看来死亡仅仅是肉体的死亡,而高尚的灵魂是永恒的、不朽的。一个人活着就是要不断追求精神方面的,完善自己的灵魂,不畏惧死亡。在充满坎坷和诱惑的人生道路上,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彰显。”(2019级德语2班 丁苏玉)

当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课前阅读、书写笔记的这种自学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这些能力的提升,无疑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将在这三种能力的帮助下,获得更加完满的人生。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