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随谈】浅谈通识:具象与意象融合——解读美式民主的时代印记

时间:2020-06-19 浏览量: 编辑:程靖媛

在“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学院+书院”的双院制结合的指导理念下,我校的通识教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手段与课堂建设的深度融合,实现着“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论美国的民主》课程秉承着学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

具象于形——思而不学则殆

“民主是什么呢?”本学期第一次上课时给班上的同学们做了课前调查,发现大家对于《论美国的民主》这门课程的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知道美国民主”,另一类是“民主约等于现代西方政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热门事物,如选举投票,三权分立等”。所以,本门课程并没有直接给同学们“民主是什么”的标准答案,同学通过每次课前阅读内容的设置,去慢慢地接触美式民主这一恢弘建筑物每一处的架构设计。所以在知识体系的学习中,通过课前阅读的引导,从中勾勒出美国民主这一建筑物的基本钢筋骨架,从美国宪法中去学习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石,从联邦制中去了解到民主国家的国体,从美国三权分立中去了解权力的微妙平衡,从美国的政党和利益集团中去领悟美国人的结社热情和主要的政治参与方式。而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这门书中,更通过对美国社会的自然、民情等方面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同学们在探索美国的民主社会中,更为全面的了解到美式民主这个壮观的建筑物中所添加的一砖一瓦。

意象于心——学而不思则罔

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沟通与表达、跨学科能力。所以经过学习,如果仅仅只是浮现出美国民主一部分具体的表象,显然是无法触及这个建筑物如何设计成型,如何构建成功这一本质的。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传统教育强调培养理论知识基础牢固、专业基础扎实的工具型人才,忽略了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忽略了培养对象的个性发展、情感需求和社会责任。反观我校人才培养中定位的“当代社会中坚力量的管理层人才”的特点,除了专业能力还需要的是综合的批判能力、思辨能力、创新思维等等。所以,单纯的具象型知识学习是无法满足需求的,需要从学习中抽象出更进一步的东西,以及养成学习中疑问—思考—论证—解答的这一完整的过程。

思考是非常主观的行为,所以将主观层面思考与客观层面的学习结合,才会产生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例如,学习美国宪法,目的并非仅仅掌握民主政府中这一制度运行框架,而是以此为切入视角,通过更深一步的思考,形成自己对美国民主中的法治精神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讨论话题,通过疑问—思考—论证—解答的环节设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融入带着个人意向色彩的内心思考,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侧重独立思考的意向性学习。

学生感想

一提到美国,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横蛮、强悍。但却是这样一个国家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可以说美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很大程度与它建立的民主政治有关,出于想了解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的目的,我毅然决然的选了“论美国的民主”这门选修课,通过蔡老师细心的讲解,我对美国这个强大的国家确实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当然老师也并不光让自己一个人讲,她也让我们分小组讲授不同的课题,当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就是学生,但当我们讲课的时候,老师也变成了学生,这种与老师亦师亦友、学生与老师身份的转换更是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认真听老师讲课固然能学到很多,但通过我们自己去讲授,不仅能锻炼我们的能力,还令我们对自己所要讲授的那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印象,更是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备课的不易。

——2019软件工程5班冉星健

在接触《论美国的民主》这门课程之前,我对美国的印象大多来源于媒体、书本等外部信息来源。从没有以我们的视角探究其根本。在学习了《论美国的民主》这门课程后,我大致从历史的大背景下了解到美国民主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也从其自然地理环境中了解到其经济基础的形成,或许也有人像托克维尔那样真正前往美国见证过那段历史。但岁月的文明让我看到了一路走到今日的美国,或利或弊,都在其民主产生之初有所体现。《论美国的民主》并不能将我变成一位深入研究其国家的学者,它却让我对一个国家的形式与体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我认为这才是其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以上就是我对本次课程修习的些许感悟,并在最后向为之努力的任课老师致谢。

——2019级数媒4班周宏财

漫路求索

我校的通识教育2012年开展,目前仍然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如何更好的改进通识教学,在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体系中充分发挥通识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仍然是需要老师们和学生共同去探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文:蔡旋滔

(通识教学部)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