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686期|书院印象:剪纸述农耕,耕读文化的别样视角

时间:2021-03-26 浏览量: 编辑:何晓旭

从书院“家”校园荷塘文化节到无土栽培研学实践;从校地合作共建劳动实践平台到书院耕读实践场所设计;从开展书院劳动之星评比到举办“拜托了·种子”春耕礼。近年来,别都书院不断优化我校耕读教育实施体系,创新校园农耕实践路径,将现代农业、扶贫助农、商科思维融入耕读教育,根据学生成长需求,陆续搭建出多元化、立体化、可持续的劳动教育平台与项目。师生广泛积极参与的同时,先后获得学校完满教育年度品牌项目,得到国家财政部、共青团中央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在中国教育报等教育刊物上刊登发表,取得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学生在参与耕读项目中,手脑并用,升华感悟,厚植耕读情怀,逐渐养成探索和思考耕读文化、领会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习惯,懂得弘扬勤劳节俭、身体力行的精神与报效国家、服务百姓的人生价值。

自2018年以来,别都书院耕读育人工作从最起初的单项活动举行转变为系统体系化推进,由最初的活动发布转变为我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并逐渐成为书院学子学习、生活的常态,成为书院师生自愿认同和共同支持参与的项目。其中不乏有许多书院学子主动思考和创新实践耕读项目,来自别都书院的学生王子桐,就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剪纸特长,为书院精心裁剪出十副耕读场景图。

这些剪纸作品,主要描绘了我国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农耕劳作的场景,包括耕地、犁田、收割稻谷、石磨研磨粮食等,同时还包括镰刀、背篓、风谷车、竹篮、火柴等农耕生活生产的工具,既展现出剪纸艺术的魅力,同时更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这些劳动场景以及饱含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和发明的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和器械,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这些耕种场景和农耕生活生产工具作为耕读文化的重要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它们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文精华,当代青年学子有义务承担起保护、传承的责任与义务,并透过多样的现代化方式留住这些宝贵的财富。别都书院也将持续发掘耕读文化对书院学子的教育意义,探索耕读教育与思政教育、劳动实践、科技创新的结合机制,不断链接资源、拓展平台,帮助学生以耕读精神砥砺品格,在耕读实践的平台上发展兴趣、淬炼精神、涵养正气、成长成才。


别都书院供稿

书院部转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