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区新闻 > 校区快讯 > 正文

【名师课堂】人工智能引领前沿,人类未来走向何方

时间:2023-09-18 浏览量: 编辑:喻洁

人工智能 (AI) 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广泛分支,是一门具有多种方法的跨学科科学,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进步正在为科技行业中几乎每个领域带来范式转变。9月15日晚19:00,同学们相聚在下里巴人剧场,共同学习以《人工智能前沿》为题的课程,使我们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及隐患。

冀振燕老师首先讲到人工智能的涉及领域和其强大功能。从知识结构上来说,人工智能涉及哲学、心理学、计算机、控制、数学、经济学、神经学和语言学等八大学科,所以理论上这些学科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的知识结构基础,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来看,涉及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机器人等六大方向,而这六大方向的细分方向则非常多,尤其在与行业场景相结合时,细分的方向就更多了,比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能装备、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等。

紧接着冀振燕老师说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上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迎来高峰期。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自然语言领域,这让很多学者对机器发展成人工智能充满希望。70年代,人工智能进入低谷期。科研人员低估了人工智能的难度,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的合作计划失败,让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望而兴叹。主要技术瓶颈有:计算机性能不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数据量严重缺失。80年代,卡内基梅隆大学为数字设备公司设计了一套名为XCON的“专家系统”,它是具有完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智能系统。

现在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似乎在人类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就像“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将原子弹理论变为现实,科技的潘多拉再一次被人类打开。“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曾预言,具备人类智能水平的AI将在2000年出现。如今已是2023年,可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产生自我意识的问题,似乎仍然困扰着人类。

课后提问环节

问: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取代人类的工作?

答:不能完全取代。当前的计算机架构和编程模式具有本质上的劣势,使得人工智能无法实现与人脑情感、意志、心态、情绪、经验等方面的自然交互。本质上,人工智能仅仅是物质世界范畴的概念,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




撰稿:陶宇航

摄图:廖晓龙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