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故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移通故事 > 正文

    【移通故事·人物】陈羽雁:从一次征文走起

    时间:2023-10-30 浏览量: 编辑:喻洁

    导读:陈羽雁,女,重庆北碚人,2001年3月出生,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字媒体技术2020级1班学生。初到移通,她没有目标、没有兴趣,每天浑浑噩噩,但老师的一次表扬,征文比赛的一次获奖,让她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找回了自信,进而有了不断改变自己的努力。

    刚来到移通时,我对自己和这个学校都不抱任何期待,没有目标、没有兴趣,每天浑浑噩噩,成为“混毕业证”的大学生之一。

    这种状态,源自于高中时期。那时,我热爱画画,期望能通过艺术生的身份考入大学。然而,我的专业分数和文化分数均未达到本科录取线。在高考打击下,我开始沮丧,感到人生失去了意义,甚至想要放弃继续求学。

    图片

    从不懂到三等奖

    后来,我走入移通的大门,但自卑感并未因此消散,不断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

    大一那年,我初次接触学校开设的创意学作课,一次作业,让我得到了老师的当众表扬。那一瞬间,全班同学目光都汇聚在我身上,让我又慌张又惊喜,第一次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

    下课后,我走在学校的林荫路上,心里有些飘飘然:说不定我在写作上真的有什么天赋呢?这种想法成为了动力,支撑着我一次次在写作训练中更加努力。自然,在之后的创意写作课上,我写的所有故事都受到课程老师的表扬。一天,创意写作的王老师对我说:“你很适合写故事,学校有个征文比赛,你可以写试试。”

    那一瞬间,我陷入了憧憬和怀疑:我居然也会有适合的事吗?我这种水平真的可以去比赛拿奖吗?回想起高中,我很喜欢美术,却没什么天赋,没日没夜的练习只换来了头发大把大把掉,最后连最基本的分数线都没有通过,我就隐隐害怕,害怕写作像美术一样,再次给我一次打击。

    图片

    犹豫再三,我按捺住内心的自我怀疑,最终写了一篇一万字的稿件投进学校的征文邮箱。

    我没想到,那次我点击“发送”按钮,竟成了我大学生涯的转折点。

    由于疫情,我们的军训推到了年底。12月的一天,中午休息时,我摸出我的手机,发现手机上有3个同一号码的未接电话,我回拨电话过去,电话那头很快传来接通的声音:“陈同学你好,我是方刚老师,也是‘与志愿共青春’征文的评委主席,你的稿子获得了我们本次征文比赛的一等奖。”我一下愣住了,好一阵醒过神来,才想起那个差点被我忘记的征文比赛,还竟然获得了一等奖!

    更大的震惊在后面。方刚老师告诉我,这篇文章在修改后,将被送去参加另一个国家级征文赛事——第三届志愿文学征文。当时的操场上,尽管周围充斥着嘈杂的学生声音,但电话里的每一个字却依然清晰地响在我的耳中。

    这让我的军训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白天,我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军训,晚上,别人回宿舍休息,我却在加班按方老师的要求修改稿子。半个月后,在军训结束那天,我才在回家的大巴车上完成了将近一万字的第一稿。

    很快,我得到了方老师的评价:“这不是散文!”

    那一刻,我差点重新陷入了自我怀疑,但更多的是不甘心。我老实地告诉方老师,我不会写散文。之前,我只是依靠着自己在写作上一点点的天赋,却根本不懂散文的本质。通过不断地和方老师交流,我终于明白,志愿文学写作中的书信对真情实感的要求极高,要大量运用非虚构的写作方式。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我查阅了上百个志愿视频和文章,反复体会代入志愿者的角色,体会对方的行为和心情。在这不停琢磨的过程中交了第二稿、第三稿,而方老师给我的评语依然是“做作”“虚假”!

    图片

    当时是深夜凌晨了,我一直积攒着的疲惫和自我怀疑的恼怒在那一瞬间爆发,直接把电脑一合摔在床上,哭出了声,同时脑中不由自主的开始编造一系列放弃比赛的说辞。哭完冷静下来,我捡回电脑,看到方老师在那条评价消息后发的《报任安书》的链接,并附带着:“先休息一段时间,有空可以读一下。”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血泪控诉,文章诉尽了自己光明磊落之志和愤激不平之气。看完,我突然意识到,一篇好文章应该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单纯讲个有意思的故事。整理完心情后,我又开始重新打磨我的文章,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一直牢记方老师再三叮嘱的一句话:“无论是写作文笔,还是写作经验,我们都是不能和那些大作家比的。唯一能打动评委的只有作为子女对父母的情真意切。”

    我不再执着于文笔的优美,而是以一个大学生救灾志愿者的角色,用平静的口吻,向父母叙述着自己志愿工作的点滴,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父母的思念也油然而生。这一次,我删去了那些华丽的辞藻,只留下朴实的文字。一年后,我获得这次国家级征文比赛的散文组三等奖。

    图片

    从不及格到一次过

    征文获奖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从此,我开始挑战各种不擅长的东西。

    大二那年,我看到上海大学孙秀林教授举办的社会电访项目后,不善言辞的我主动报名参加,竟然被选中,和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名校大学生一起参加了这个项目。

    项目的内容主要是随机电话连线上海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访谈,表现优秀者可以获得参加上海大学夏令营的机会。参加者中,有不少学生来自985和211的名校,为了脱颖而出,我努力克服自己的自卑和内向,争取更积极和努力的表现。

    刚开始打电话,我很紧张,甚至每次拨号我都会控制不住地心跳加快,紧张流汗。听到对方要么无人应答,要么直接被挂断,我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挫败。

    最糟糕的是,为了不被打扰,我都是晚上独自在书院打电话,但很快被书院管理员察觉到我的行为,以为我在进行电话诈骗,我慌乱解释,还是被上报给辅导员。最后确认这个项目的真实性后,电访工作才得以继续。

    这次中断让我落后他人一大步,本就紧张的心态变得更加焦虑。尽管最后我顺利收到了项目的实习证明,但我还是发现了和其他名校的优秀同学之间的差距——他们的心理素质比我强大,能更好地和不同的人沟通,而且他们比我更刻苦,完成的有效调查数量比我多。这让我明白,我需要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

    先从哪里做起呢?我想到了英语。英语是我的大短板,两次高考英语都没及格。为此,我主动申请了方老师开设的《新文科视野》新生研讨课的助教职位。这个课程是用双语教学,同时学习国内和国外的文学名著,我希望能凭借对写作的热爱去荡平对学习英语的恐惧和抗拒。

    课程中的英语部分,由外国语学院的陈南艳老师为我们授课。一次课堂上,陈老师要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用英语来诵读外国名著原文。我本想着我是助教,应该不会抽到我,但偏偏陈老师就喊了我的名字。我不可思议的看着陈老师,陈老师还微笑着对我点头说:“来,助教给大家做个榜样。”

    那一刻,我觉得眼前的世界突然转动起来——让我一个高考英语不及格的人做榜样?

    我僵硬的站起来,对老师说我英语特别差,但陈老师依然没放过我。我只好硬着头皮磕磕绊绊的诵读,结束时,我的脸已经红到了耳根,双眼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我感到十分羞愧,不敢直视老师。但应该是出于安慰,陈老师居然夸我说:“没有很差,挺好的,只是你不熟悉这篇文章而已。”

    熟悉了就可以读好吗?我不知道,但我却通过这句话想到以前背古文的方式——先了解文意,再把文意编成脑海中的图画,再通过文字让图画动起来,这种方式很适合我。

    从那之后,我将背古文这套模式试着用在英语上,不再去枯燥地背单词,而是直接看试卷阅读,中英对照。我私下向老师请教,翻看外国名著,逐字逐句用英语朗读,碰到不会的,我便查字典,仔细揣摩英语的词语、英韵、意境。我发现语言真的有共通性,阅读的文学性可以助我长久坚持英语学习。

    经过几个月的备考学习,高考英语不及格的我居然一次性过了英语四级!

    在这之后,我开始热衷于参加各种英语比赛,在英语老师的指导下,我竟然获得了英语翻译比赛的全国一等奖。这让我意识到,我是能克服自己短板的!

    图片

    从落选到实习

    大三下学期,老师举荐我参加重庆日报的实习,我加入到了重庆日报实习生的选拔。选拔群有870多人,几乎都是重庆各高校优秀的学生。选拔开始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独立发表过新闻稿件,拿过相关比赛的奖项。空无一物的我只得遗憾地望着这跨不过的“鸿沟”,仿佛回到了大二电访时的彷徨无措。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听说方刚老师正在筹备新闻采写学院,主要就是培养学生新闻采写的能力,因为之前写志愿者文学的经历,方刚老师询问我是否有兴趣加入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我想起方老师的帮助栽培和这次重庆日报实习落选的失落,我答应了方老师。

    加入学院后,我开始系统地学习新闻写作,开始撰写一些新闻作品参加大学生新闻比赛。大三的暑假,我作为学院的优秀学生,获得了为期一月的在合川区融媒体中心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我和专业的新闻记者一起参加和采访区政府会议,并跟随他们采访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在这一个月中,我获得了更大的成长。

    图片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如今,我已经步入大四,开始了毕业实习。在实习工作之外,我还是会去写作、读英语,并且捡起了被自己放弃的美术,就像捡起曾经被放弃的自己。没曾想,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班上同学的电话,她告诉我,我被评为重庆市三好学生的奖状已经下来了。我看着那张简简单单的几行字的证书,证书上盖着重庆市教委的鲜章,心里久久无法平静。老师告诉我,我是从全校几万学生中选出的51位市三好学生之一,那一刻,我的心底升起一股巨大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图片

    回想大一刚进入移通时,我自卑胆小,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因为写作课上老师的一句夸赞,让我在自我怀疑中挣扎前进,不停逼着自己学习各种知识,参加各种比赛,恶补自己的短板,用无数努力的日日夜夜,换来了我连续三年年级第一的成绩,还有25张各类比赛的奖状,23张个人能力评优评奖证书——这些成绩,都是刚来到移通的我无法想象的,而我亲手把他们变成了现实。

    图片





    撰稿:冯丽

    终审:苏述庚

    总编审:孙善清

     (新闻采写产业学院 “我在书院读大学”通讯社出品)

    本栏目面向全校征稿,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

    图片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