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双师授课】《降临》中的哲学:时间、语言与存在

时间:2023-06-08 浏览量: 编辑:喻洁

5月26日上午十点,电影评论中心陈霞老师与通识教学部人文教研室主任罗磊老师相聚于六度空间·8½电影放映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电影×哲学”双师课。本次双师课堂两位老师

从导演风格、电影主题、哲学思考三个层面,带领同学们共同理解由《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科幻电影《降临》。


一、导演风格:史诗与崇高

此次双师课程的主题为“电影中的哲学——时间、语言与存在”。课程伊始,罗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一分钟的维伦纽瓦作品混剪视频,快速将同学们带入光影的世界当中,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你认为维伦纽瓦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何种风格?”此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导演维伦纽瓦的作品中呈现出了一种宏大感与孤寂感,继而,罗老师将电影《降临》的风格总结为:崇高感、史诗感与宗教感,并向同学们阐释了这种风格在电影史上的来由。


二、电影主题:语言与思维

陈老师将话题引到影片的主题层面。陈老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后记部分,通过阅读,同学们发现,作者特德·姜在后记中明确提到,他写作此作的灵感,来源于物理学定律——费马定律。作者对费马定律进行了艺术化、浪漫化的解读,即通过费马最少时间定律,引出了作者对于语言的理解。人类和七肢桶在语言文字上的巨大差异,源于两个物种对于时间和世界截然不同的认知,即人类的因果论和七肢桶的目的论。同时,在原著中,并未明确指出七肢桶来到地球的目的,只是提到他们是“来看、来观察”,而电影中则强化了原著中没有过多着墨的“非零和博弈”,加入了战争元素,并且设计了“武器”与“礼物”的误会,在增加了影片可看性的同时,也表达出了电影导演对和平的热爱。


三、哲学思考: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

接着,罗磊老师引出了此次课的重点内容,即用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相关理论对电影《降临》进行新颖的解读。罗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人作为“此在”与“现成之物”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庖丁解牛与卖油翁的例子,向同学们说明了“现成在手(Vorhandenheit)”与“上手状态(Zuhandenheit)”的区别。罗老师讲解到,对死的必然性的领会让此在从沉沦和异化中醒悟,既不执着于过去已经实现的可能性,又不怯懦地逃避死亡,而是毫无牵挂、自由地去展开自己的最本己的在(sein),积极地自我谋划、自我设计,以实现最能体现自己的独特的在的诸种可能性。在有生之年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获得最好的自我实现。这就是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Sein zum Tode)。而这种“向死而生”的观念,正体现在通过学会七肢桶的语言,已然知晓其未来之命运的女主路易斯身上。

不同于好莱坞商业科幻大片,《降临》是一部从形式到内容上都独树一帜的科幻作品,通过本次双师课堂,同学们打开了赏析电影的思路,理解了电影风格与主题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明白,电影赏析不仅可以从影片本体入手,还可以借助其他学科进行深入分析,引发了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

学生反馈:





供稿:陈霞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