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育人融合】“从来佳茗似佳人”——记通识进书院之“佳茗飘香”活动

时间:2020-06-12 浏览量: 编辑:程靖媛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打造通识与书院联合育人的平台,实现通识教育“知识+能力+素养”的育人目标,丰富书院活动的多样化体系,2020年6月5日下午15:00,通识教学部人文艺术教研室哲学老师陈明波受北山书院邀请,利用书院直播平台,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茶艺直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场全方位了解茶文化的精神盛宴。

首先,陈老师对茶文化的历史和茶的种类这些对初学者较为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

关于茶文化的历史,陈老师从饮茶的起源入手,讲解了茶最初的历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在中国,最早饮茶的人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之后,饮茶习俗经过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脱离了一般的饮食形态,摆脱了浓重的烟火气息,步入了文化圈;最后,茶文化经过唐、宋、明三个朝代的发展,在这三个朝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惯:即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此技艺传到日本,成为日本的抹茶道)和明代的泡茶。明代的泡茶对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影响极大,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人主流的饮茶方式。

关于茶的种类,陈老师首先纠正了大家由来已久的错误观念: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茶的分类,是按照颜色分类的。其实并非如此,茶是按照发酵程度进行分类的。于是,在此基础上,陈老师对茶的发酵程度以及各种发酵工艺形成的茶进行了讲解:绿茶是不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黑茶是后发酵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最后,陈老师对各类茶的名茶,即绿茶的龙井和碧螺春、红茶的正山小种和祁门红茶、乌龙茶的大红袍和铁观音等进行了讲解,希望同学们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茶。

对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陈老师便结合具体的泡茶流程,对明代的泡茶和宋代的点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明代的泡茶工艺经过发展,形成了“工夫茶艺”,功夫茶艺分为八个步骤:白鹤沐浴、观音投壶、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汤色和品啜甘霖。陈老师对每个泡茶步骤都做了一一示范,以希同学们能掌握基本的泡茶技巧;对于宋代的点茶,陈老师结合日本的抹茶道进行了讲解: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筛将茶末筛细,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均匀,再注入开水,用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最后在汤花上作画。陈老师讲解完毕后,即兴在汤花上写下了“北山”两个字,表达了对北山书院的蓬勃发展的美好祝愿。

在演示完茶艺的具体流程后,最后,陈老师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了简单的概述: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茶文化体现了四个字:“正、和、清、雅”,即儒家的正气、佛家的和气、道家的清气以及文人的雅气;就日本茶道而言,茶文化也体现了四个字:“和、敬、清、寂”,和指的是触觉的和,嗅觉的和,视觉的和,听觉的和,人际关系的和与内心的和,体现了禅宗普度众生,共祭涅槃的柔和的心,精神的和;敬指的是对宇宙万物的尊敬,体现了在“真如”面前人人平等不二的禅宗思想;清指的是茶室古朴清净,主客心灵的纯白、无杂质,体现了禅宗的“清净行者入涅槃”的思想;寂指的是淡泊无作为的心境,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朴素远浮华的修为,与自然、天地融为一体的幽玄境界,体现了“本来无一物”的禅学思想。

当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喝茶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或许就像苏轼品了老朋友曹辅寄来的新芽,品出了一片新的茶的境地:“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日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