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1620期|书院印象:邓丽君与宋词——书院围炉夜话合川校区第十七期

时间:2024-03-08 浏览量: 编辑:蒋东廷

作为致力于未来成为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特色育人空间作用,积极搭建朋辈交流圈层和师生互动平台由重庆移通学院书院部、教务处主办鱼城书院承办的书院围炉夜话合川校区第十期于367点南湖书院排练厅开展。本期活动中,师生围绕邓丽君与宋词,在字里行间和歌声缠绵中探讨文学与艺术思辨。

出席本期活动的主讲嘉宾有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科幻顾问张凡老师(微信公众号:张凡SF)、主持嘉宾合川校区新商科教学部副主任李义红老师,两位嘉宾与现场师生一同领略含蓄迤逦的古典情怀,感叹情韵犹存的流行传唱

静守宋词清韵,句读笔墨起伏

活动伊始,张凡老师针对科幻与诗词的具体关联,向大家分享“理性与混沌达到高级境界即可相通”的观点,为整场的师生对话奠定基调。来自通识教学部的石权老师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年幼的音乐启蒙时期接触到邓丽君的歌曲,尽管当时还是懵懂孩童,但依然被不含杂质的音乐旋律深深吸引。现场更有同学主动上台演唱邓丽君经典名曲,用舒缓的节奏和婉转的歌声正式打开音乐与诗词的大门。

在诗以正心的年代,邓丽君的歌曲曾陷入靡靡之音的批判,但其独特的唱腔在整个亚洲都掀起流行热潮,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播。张老师认为,邓丽君在专辑《淡淡幽情》中用旋律演绎多首传统诗词,实际上是在探索中国古代诗词唱法的复原之道。张老师以当今流行的古琴曲目《阳关三叠》《酒狂》《潇湘水云》为例,告诉大家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类似“十二平均律”的定律方法记录流传,当前版本都是按照西方乐理重译,难以根据文字史料来考究是否为最真实正统的原章。

宋词皆有词牌名,标记着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并能歌而唱之,然而在传唱方面仅仅是口头记谱的形式相传相授,即使有辅助用法记载,也并不能分清其节奏。张老师以耳熟能详的《江南》《诗经》为例,认为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音乐和诗歌的国度,“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字面上看似不知所云的混乱,实际上具有极高的音乐性,用重复的表达方式来强化记忆、调动情绪。

古有诗词道志,今借音律唱怀

欧阳修曾在《六一居士文集》中只保留所作的文章和诗,删除了所有表达自身情绪情感的词。张凡老师认为:现代人最缺的恰好是情感。从古今对于个人情感截然不同的态度来看,邓丽君的勇敢之处就在于明知在唱法上有着时代隔阂,却依然用现代的方式演绎传统经典。诗词的平仄关系和地域口音导致同一首诗词作品会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差异性,而邓丽君的演绎跨越了这些阻挠,平等、准确地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宋词的传唱之美。

张老师以《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例,用类似音乐中的切分音,在词句中划分节奏,展现宋词独特的音律美。关于现代人贴对联的顺序困扰,张老师幽默地表示:“无论什么顺序,可以说都对也可以说都错,因为现在的队列用语根本就不讲究品质。”

在作词的结构上,由于文体短小,一首词往往不会超过上中下三同理于三段乐章,因此需要有问答或递进关系。在众多个性鲜明的诗词中,张老师认为苏轼是其中特别的存在,既不是完全执著于气象恢弘的豪放派,也不是永远辞情酝藉的婉约派,在豪迈与优柔的千万种层次中,苏轼有一种微妙的平衡。对于现代语文教育也是如此,张老师认为应该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打破非黑即白的流派分类,事物的答案绝对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真正热爱诗词的同学要学会欣赏诗词,体会诗词与心灵间的关系,感受历史维度的缩影。

借引革新活水,传承千年锦绣

东方传统诗词在古代有《训蒙骈句》《声律启蒙》来规范中国汉语言文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西方古典音乐在巴赫时代也有赋格规则把控曲调节奏,中西音乐和文学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如出一辙。

紧接着,张老师表示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曲调乐章,在抛弃一种规则的同时往往也会迎来新的枷锁,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镣铐”,突破前人,自励自新。

张老师还倡导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依托,我们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只是敲门砖而已,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和层级的拓宽,我们会越来越需要邓丽君,越来越需要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信息产业商学院的高情商领导者,我们更要有自己的精神宇宙,这样在未来高级的商业社交中才会愈加游刃有余。

李老师总结到,不管同学们现在学的什么专业,我们要读书,读好的诗歌,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这样的话,当我们人生碰到任何的挫折,或者是当你人生有一些重大的发展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的一个精神上面的一个上层建筑,它也会帮助我们做出一些恰当的选择,把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随后,李老师结合当今社会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AI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很好的创意作品,向张老师提问如何保持和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张老师认为,提升想象力具体可拆分为对故事力、预设力和通识能力的培养,需要人的欲望和愿景来启发和灌溉,这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从最容易培养的故事力来看,张老师建议大家每天练习5分钟的故事讲述训练,不断地积累表达。

面对现场同学关于身处失意阶段的书籍请荐,张老师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的失意往事和在长江游轮上随性而起的诗句,值得一提的是,文人胸中恣意之墨也为自己带来了价值的转换和贵人的认可。最后分别从学习围棋和学习古琴中汲取了能量。在钻研相关书籍的过程中,用古往今来的作者经历来反观对比自身挫折,当体会参透“美”的意义时,“真”和“善”也将同时修成。

活动最后,张老师表示,文学和艺术并不一定是为了有什么成就,它们最质朴而强大的功能室抚平人心,是我们找到生活的理由、存在的价值、身心的归宿。

回顾本期围炉夜话师生在当下浮躁喧嚣的尘世中,以宋词依托,寄情清风明月;用歌曲发声,感怀豪情壮志。欣赏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聆听邓丽君的歌声美、情绪美联通古典与现代,链接志向与性情感受文学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比书籍更能疗愈人心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文学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自此,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愿真心皆有归宿,情怀皆有去处。




撰稿:杨铮婷、许宸霖、李仲璐

图片:高聆玲、吕晨曦、林怡荣

鱼城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