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1408期|书院印象:遇“稻”时光,走进稻谷文明——“行·知”2023校园耕读文化节圆满收官

时间:2023-05-01 浏览量: 编辑:蒋东廷

为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我校劳动教育“理论+实践”育人矩阵的有效落地,深挖劳动教育育人价值与内涵,传承与弘扬耕读文化,4月28日中午12:30“行·知”2023校园耕读文化节之“行知·稻谷”文化展览顺利收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方式优化升级传统模式,以纪录片拓展、知识竞答、技艺体验等内容拓宽大学生劳动实践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引导300余名书院学子领悟“读书明理、躬耕实践”的劳动精神。

知稻史,圆梦禾下乘凉

活动现场设置有稻谷文化展示区,以时间为线索进行五谷与传统稻具、水稻的一生以及特殊水稻成果等内容展示,引导书院学子从五谷的识别中感知和了解传统稻谷文化;从古老农具中去探寻中国千年传承的农耕印记;从水稻的生长衍变中习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勇于探索、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奋斗者情怀;从特殊水稻的发展壮大中弘扬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勇于创造的优良传统。


谷,撒欢“稻”梦空间

本次活动手工互动体验区设有谷物画、稻杆画与草编工艺等内容,书院学子们通过视频、画稿等方式了解与学习稻谷手作文化,并使用粘贴、拼接、手编等方式自由创意稻谷文化作品。活动现场,同学们以生活为影,以谷物为形,在竹编盘中描绘出一幅幅五彩丰收画卷;还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通过剪裁、构型等制作工序,将花瓶、竹林、坦克、皮卡丘等多元内容创意呈现。此外,草编马、草编手环以及稻草人等各类草编作品也在同学们的巧思下逐一诞生,稻谷文化与传统手工艺的奇妙结合,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手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先辈的劳动智慧


香,“稻”美好食光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手工糍粑与石磨汤圆体验区。同学们撸起袖子、相互配合,在木锤的起起落落中,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糯米历经千百次捶打、成型与油炸,成为了同学们口中很“哇塞”的美食;石磨汤圆则是通过传统石磨工具将糯米磨制成糯米浆,同学们按照沉淀、沥干、成型、蒸煮等制作工序步步推进,最终辅以醪糟、桂花等材料提升汤圆风味与口感,一杯杯香气扑鼻、口感甜软的汤圆瞬间俘获了同学们的芳心。除此之外,活动现在还将米糕、米花糖、米饼等米制品进行现场展示与科普,同学们在遇“稻”美好食光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稻谷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灿烂文明


听稻声,云品《稻米之路》

稻米之路,亦是文化传播的历程。4月以来,别都书院云端同步开展稻谷文化普及,每周定时定点展播《稻米之路》纪录片,从《文明的种子》到《向北之旅》再到《我们的主食》,书院学子在全球视野下回溯稻米文化传播,来自2021级南湖书院、智能工程的陈文杰同学在观赏完《稻米之路》后感叹到:“稻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见证了中华民族无数次的变迁与繁盛。稻之道也是人类生存的发展之道,是各国的情感纽带,我们选择了稻米,也就选择了一种文化,并仍将在将来努力拼搏和奋斗,去保护这一方方美丽的稻田。”“行·知”2023校园耕读文化节也正是借此唤醒大家对耕读文化的记忆和感知,启迪大家探寻耕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现实意义,以文化自信树立新时代青年形象。


“为稻粱谋,为民生计。”千百年来,大国之“稻”,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本届耕读文化节正是借助稻谷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农耕文化与新时代劳动需求相结合,通过校企溯源、插秧实践、技艺体验等栏目,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挖掘与探究耕读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拓宽耕读文化视野。到这里,2023“行·知”校园耕读文化节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本次劳动技能的体验和稻谷文化知识的传播,将耕读文化厚植于书院学子日常生活中,引导书院学子传承与弘扬耕读文化。遇“稻”时光,我们明年再会。




撰稿:伍春燕

供图:方清

别都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