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区新闻 > 校区快讯 > 正文

【地域研究】双师共话历史难题,探讨抉择背后的伦理与智慧

时间:2024-06-07 浏览量: 编辑:喻洁

为促进学科融合,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更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洞察与反思。5月28日,在9210教室,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讲授《钓鱼城与世界中古历史》的罗晓霞老师与通识教学部讲授《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向小雪老师携手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双师授课。本次课程的主题为“生死抉择:王立投降的伦理困境与电车难题之辩”,旨在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中的伦理难题,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个体选择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复杂关系。

课堂上,罗晓霞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们回溯了钓鱼城之战的波澜壮阔。她详细讲述了王立在面对投降与否的伦理困境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外在压力。同时,对比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睢阳保卫战,罗老师介绍道王立和张巡在相似情境下作出的截然不同选择,却都引发了后世对其行为的极端评价。

接着,向小雪老师则引入了经典的电车难题,这一著名的道德难题不仅考验着个体的道德判断,还反映了社会伦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对电车难题及其各种变形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两位老师讲述完后,课堂进入了热烈的分析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王立投降的伦理困境结合电车难题,展开了激烈的思维碰撞。有的同学认为王立投降是为了保存更多人的生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就像电车难题中选择救更多人的琼斯;而有的同学则坚持认为王立应该坚守忠诚,不投降才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最好交代,就像电车难题中,守规制的人不应该为不守规则的人付出生命。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有的从哲学角度思考生命与道德的关系,有的则从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不同选择的合理性。整个课堂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向小雪老师运用伦理学中的后果论和义务论,深入剖析了王立和张巡的选择背后的道德逻辑。她介绍了功利主义的核心观点,即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罗晓霞老师则从历史学视角出发,指出时代背景和个人立场的差异导致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她强调,看待历史人物的抉择需要保持客观态度,理解并尊重他们所处的特定时空背景。两位老师的讲解,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体系,也引导他们学会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及其选择。

本次双师授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它提醒我们,在面临生死抉择时,我们应该以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理性地权衡各种因素,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理解并包容不同观点的存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考能力,成为更加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





撰稿:罗晓霞

摄图:向小雪 罗晓霞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