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区新闻 > 校区快讯 > 正文

【马院之声】传承工匠精神 培养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青春思索”主题沙龙(第60期)

时间:2024-04-03 浏览量: 编辑:喻洁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其代表着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提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引导他们在追求学业和事业的同时,积极承担起青春的责任。同时,为更好推进思政与专业融合,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更好贯穿思政教育。3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在花果书院多功能活动室开展了第六十期“青春思索”主题沙龙活动——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本次活动特邀请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费莉,许癸驹老师和张辉老师等在内的9名教师。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教师王佳丽、王成宇主持,二十多名学生代表参加。

活动伊始,王佳丽老师向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和其他学生代表们简单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概念,结合故宫修复师——王津精益求精的案例详细解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紧接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许癸驹老师就此谈道:“我们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例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教材,老师们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融入教育。同时,思政教师们也可以拓展知识面,像提到科技发展以芯片来举例等。”

随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张辉老师为我们讲授了一节专业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课,即“思变求新,勇于奉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其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同学们学会思考与创新。

接着,李诗琪同学分享了“雪域高原的大国工匠——彭祥华”的工匠精神。在彭祥华参加铁路上工作后,凭借对爆破工作的浓厚兴趣和敬业精神,逐渐从一名木工成功转型为一名爆破工。彭祥华曾参与了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通过优化炮眼孔距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光面爆破效果,节约了施工成本。他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了爆破领域的专家。

李佳琳同学则向大家分享了木雕艺术历史渊源。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木雕艺术在秦汉两代逐渐成熟,唐代木雕工艺趋于完美,明清时期木雕艺术更是达到了巅峰。木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术,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现代木雕艺术家门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木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木雕艺术传承者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秦嘉蔓、王佳莉等同学也给大家分享了大国工匠的相关事迹,深入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实质。

活动接近尾声,王成宇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践行“工匠精神”,做任何事情要在精益求精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同时,她还提醒学生们,当下贯彻“工匠精神”的表现就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或专注目标提升自我技能。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图文:王佳丽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