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可知道,青团上的红印纹样,曾是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暗号?”活动伊始,主持人以青团为引,串联起红色文化脉络。“青山埋忠骨,青团寄相思。”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开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传承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先烈的英勇事迹,阐释了“红韵青团·赤心杀寇”主题的深刻内涵——在手工青团中寄托对先辈的追思,在沉浸式游戏中感悟革命智慧。活动将红色教育与传统民俗、团队协作有机结合,让参与者在欢乐中厚植家国情怀。

弈智谋·砺肝胆 赤心杀寇沉浸式推理战
改编版桌游深度植入红色基因:12人局中设有“八路军”“情报员”“医疗兵”等特殊角色,也设有可耻的“汉奸”,可憎的“鬼子”。每位玩家需完成“破译密电”“传递鸡毛信”等支线任务。首局游戏中,“情报员”任同学通过方言暗号识破“鬼子”伪装,引发全场喝彩。第三局增设内奸两边倒的特殊游戏环节,当扮演“八路军”的刁雨同学用红歌唱段传递情报时,历史课本中的“冀中抗战”变得触手可及。活动特别设置"历史知识问答复活机制",在推理间隙穿插“百团大战”时间“狼牙山五壮士姓名”等抢答,将娱乐性与教育性深度融合。改编自经典桌游的“赤心杀寇”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化身抗日军民与“鬼子”展开智斗,通过线索推理、团队协作还原历史情境。“女巫”变身为战地卫生员,“预言家”成为地下情报员,特殊角色设定让游戏充满红色印记。这不仅是推理游戏,更是一场生动的历史课!参与同学感慨道。紧张刺激的对决中,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悄然生根。


塑匠心·寄追思 青团里的非遗传承课
烹饪功能室内,团支书张雅娴同学现场演示做青团的工艺步骤。她边指导边讲述:“抗战时期群众用艾草汁代替食用色素,既解饥又治病。”同学们分组制作“赤心青团”:将菠菜汁与糯米粉反复揉捏成“军装绿”面团,红豆沙掺入桂花酿成“丹心馅”。当看到特殊模具压出的“1931-1945”日期青团,刘同学动情地说:“这不再是个简单的点心,而是能触摸的历史。”参与同学轻抚着刻有"赤心"字样的青团,感受着手作背后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飨团宴·话峥嵘 餐桌上的红色故事会
蒸笼揭开刹那,清香漫溢整个空间。品尝环节创新设置“一青团一故事”机制:咬到“赤豆桂花”馅需分享家乡英烈事迹,抽中“五谷杂粮”馅则朗诵抗战诗词。来自合川区的鲁同学捧起青团:“这味道让我想起奶奶讲的‘沂蒙红嫂用最后半斤面做军粮’的故事。”现场随即展开“青团盲盒”创作,同学们将写有“山河无恙”“吾辈自强”的糯米纸包入青团,让传统美食化作精神信物。同学们品尝着自己制作的青团。软糯清甜的口感与革命故事的分享交织,现场开展青团里的红色记忆主题讨论。有人讲述家乡烈士的传奇,有人吟诵艾草诗篇,更有同学即兴创作“青团似月照丹心”的楹联。这场特别的下午茶让传统美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载体。


铭初心·续华章 新时代青年的集体宣言
落日余晖中,全体同学身带小红花,在巨幅“红色基因传承图谱”前庄严合影。这幅由活动照片、青团制作照、游戏卡牌拼贴而成的长卷,记录着整个下午的精彩瞬间。“我志愿做红色文化的传火者!”在团支书的带领下,20双手共同托起班级横幅,以青春名义立下传承誓约。手里的“努力奋进书壮志,团结一心铸辉煌”的书法横幅,为这场跨时空对话画下铿锵注脚。

淬炼商学院团支学生会供稿
(供稿:任顺波 摄影:吴梦涵 罗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