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随谈】通识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0-04-24 浏览量: 编辑:唐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我还是学生时,就希望自己能博学多才,等我快要毕业了,学校开始开设通识课程,对我而言,没能上到通识课,稍有遗憾。入职移通学院,非常有幸进入到通识教学部,我的遗憾被弥补了,那么多老师的课,想去听谁的都可以,很开心。渐渐对学校熟悉了,对通识教育了解了,但作为一名通识教育老师,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通识教育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融会贯通?不止我想,我们部门所有的老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发挥通识教育的优越性,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多次的学习,我对通识教育有了以下认识:

为什么需要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作为学校“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中“一位”,一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讨论课、实践课、经典阅读等课程设置,给学生以跨学科的视野和学习体验,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领域之外的更广博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知识的整体性与无限性,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尤其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识教育充实了我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开阔了我校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了我校学生善于自省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他们未来,不仅仅是一名“工具性”人才,更是一名通过通识教育孕育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

 

如何开展通识教育?

我认为通识教育的对象和目标都是“人”,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并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通识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做法和措施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我们将学生兴趣和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重新调整,促进课程建设,形成“6+1+3”的课程体系(我自己的归纳理解),“6”是指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经济思维、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共6大板块,每一个板块由1门必修课加3门选修课组成,这样就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促使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样的方式形成了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课程结构,即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和一课多师、必修选修互补的课程结构,这更加有利于学生拓展学识的厚度和宽度。

上学期,通识教学部制定《通识课程项目设计指导意见》,指导各个课程小组建立课程标准。我们小组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方针改革教学内容,设计跨学科、交叉性的学习计划,把讨论课、实践课、阅读任务及课程特色任务等内容,明确写进大纲、授课计划、讲义等教学材料,对课程资源、师资力量、教材选择等方面进行全面改善,阅读、研讨、写作、实践、陈述在课程中形成闭环。我们相信,学生在多元环境中学习,各个学科的素养都能提高,成为一名综合性的人才指日可待。

我们还健全评价规则,改变以前单纯通过“期末考试”,来测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固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维及沟通与表达能力的考核,重新修订期末成绩的评分标准,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不信口开河,不无端质疑,客观、理性地认识世界。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未来,我将继续和同仁一起,为通识教育添砖加瓦。

 

 

 

撰稿:毕瑜

(通识教学部)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